依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定義,65歲以上之高齡人口佔總人口數7%以上,稱為「高齡化社會」;14%以上,稱為「高齡社會 」;20%以上,稱為「超高齡社會」。我國早在1993年即已進入「高齡化社會」; 2018年3月,高齡人口比例正式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且依國發會推估在2026年即會達到「超高齡社會」的標準,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2050年,65歲以上之高齡人口更將達到總人口數的40%以上,屆時每1.6位青壯年就必須負擔一名高齡者。
「高齡者」長期被視為需要「被照顧」的族群,過去對高齡社會、高齡福利的想像,也多著重於「照顧端」的完備與健全,也因此「高齡社會」同時也意味著勞動力下降、經濟生產能力低落、社會照顧成本大增,「高齡者」彷彿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然而現今醫療發達,人類壽命不斷延長,已進入了「百歲世代」。過去50歲已被視為初老者,但在「百歲世代」,50歲只是人生的中點,被視為「高齡者」界線的65歲,也仍有許多人在身心狀態上依然十分年輕、健康,仍然保有生產力、勞動力,也有較高的消費力。因此,世界各地均已經開始以更積極的思維來面對「高齡族群」與高齡社會。
100歲的勞動者:日本上勝町案例
日本四國德島「上勝町」,是一個青壯人口外流嚴重的山間小鎮,當地農協協助社區高齡者建立採摘樹葉供應全國日式料理店作為裝飾用的企業,年營收可達到2.6億日圓以上,社區的長者們也都學會了使用電腦,自行上網接單、出貨。這項事業不但為長者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更讓他們獲得了健康、自信的生活。上勝町的町營老人院在2007年因為沒人入住而歇業;老人比例全縣最高,醫療花費卻是全縣最低;高齡近百歲的老人依然在生產線上,當其他地方的老人必須靠年金生活時,上勝町的長者們卻仍能繳納稅金。由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也讓上勝町更積極往前,2003年上勝町喊出「零垃圾宣言」,開始積極推動資源回收,預計於2020年達到「零垃圾小鎮」的目標。上勝町的故事也在2012年被改編為電影「多彩人生」(人生、いろどり)發行全國。
第二人生:首爾的「50+」政策
南韓首爾市則是由公部門開始,從政策制定、傳播與執行三個面向上,扭轉高齡者的社會價值與意義。首爾市將面對高齡社會的準備提前到「50+」族群,因許多人在50代就提前退休,這個年紀多半身體仍很健康,也還有生產力,但若未能做好面對退休生活的準備,很可能因生活沒有目標在短時間內迅速退化,未來即成為需要被照顧的高齡者。首爾市政府認為「50+」族群是社會新的機會,也是社會重要的資產,並非社會問題,所以如何協助「50+」族群準備面對50歲後的第二人生,是面對高齡社會極為重要的工作。
首爾的「50+」執行架構分為三個層級,核心為「50+基金會」(Seoul 50Plus Foundation),負責50+政策的擬定、管理,以及「50+校園」及「50+中心」的營運。第二層為「50+校園」(Seoul 50Plus Campus),首爾市內共有6個50+校園,扮演協助50+族群建構新生活的平台角色。除了提供教育訓練課程、媒合就業機會外,同時也是一個創造新的成人文化的複合性文化空間。第三個層級為「50+中心」(Autonomous District 50Plus Center),全市19個自治區各設置一個50+中心,作為在地的、社區性的據點,提供50+族群各種社會交流互動的活動。透過這樣系統性的政策推動,人口占比越來越高的中高齡族群,不但不再是社會問題,而是創造新機會的重要社會資產
由「照顧/接受」轉型到「創造/付出」的高齡社會新思維
日本上勝町是由農協(類似臺灣農會機構)出發,協助地方建立起可以讓高齡者持續生產的在地企業;首爾的50+基金會則是由地方政府系統性地從政策面出發,協助高齡者開創第二人生,也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價值。除了這二種做法之外,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無論公民營機構,皆採取了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高齡者,讓高齡者的經驗、智慧、專業能力,能夠更充分地發揮,甚至協助年輕人,產生正向的循環。
若將高齡者皆視為必須被「照顧」的對象,快速高齡化的社會令人生畏,當高齡人口超過40%時,在高齡照護上所需付出的社會成本難以想像。然而若從更積極的角度面對高齡社會,高齡者卻可以成為社會重要的資產,為社會開創更多新的機會,甚至創造新的產業模式。如此一來,不但高齡者本身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更可大幅度地減少整個社會的照護成本,並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 重修共好,桃園好水|桃園水藍圖培力學堂 - 2022-03-18
- 以國土計畫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維護水資源敏感地區之開發管理機制研擬-以宜蘭縣員山鄉為例 - 2022-01-10
- 混齡的「跨代設計」 -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