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名稱大湳森林公園再造計畫(規劃)
-
計畫地區桃園市八德區
-
計畫面積166,000m2
-
計畫類型水環境規劃設計、生態公園、綠色設計、低衝擊開發
-
案期2018.05-2020.03
-
業主桃園市政府工務局景觀工程科
-
得獎
- 2019 第七屆台灣景觀大獎 環境規劃設計-優質獎 (2019 The 7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Award of Excellence)
-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 AAPME GLOBAL CALL FOR RESILIENCE 2020, ANALYSIS & MASTERPLANNING, HONORABLE MENTION
恢復無聲物種的自然棲地
桃園市八德區大湳森林公園原為保一總隊營區,原先規劃待保一總隊撤出後,由市府接管,並於北營區面積10.4公頃都市計畫機關用地,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的方式,興建社會住宅、警消職務宿舍以及青年住宅樂活園區;南營區面積6公頃,為非都市計畫土地,則研議規劃為產業專用區或其他用途。然保一總隊自西元2017年9月撤出後,桃園工務局在勘查過程當中,意外發現到4隻瀕臨絕重的保育類黃鸝鳥,市府評估後捨棄原先社會住宅等規劃,改朝森林公園的型態保育生態環境。
因此在同年進行「桃園市八德區大湳森林公園生態調查委託技術服務」案,委託生態專業團隊進行施工前、中、後等三階段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基地內除有黃鸝鳥,尚有甲蟲、蜻蜓、紅嘴黑鵯、黑冠麻鷺、鳳頭蒼鷹、白鷺、五色鳥、紅尾伯勞、龜殼花、黑眉錦蛇,特別是少見的堀川氏棕蝠、赤黑鼠耳蝠等,另有3082株樹木等豐富生態資源,有十足潛力成為都市中高度生態性的森林公園。次年,市府委託專業團隊以生態調查資料為基礎,進行大湳森林公園整體規劃設計,逐步落實大湳森林公園之目標。
創建一個被大自然包圍的公園 3Es+ R.R.I.
境群擬定三大總體目標,寄望成為桃園都會中心的生物庇護所、都市中體驗生態的自然場域以及市民間能交流互動的人際生活場所,透過該目標的營造,希望桃園市民皆能擁有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尊敬自然的機會。
Environment 生態:生物庇護所
保存園區內既有的豐富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並進行自然樣貌的發展與經營,將人為衝擊降至最低。
Education 教育:生態體驗場域
透過森林公園呈現荒野生命力與多層次的植群生態,使市民能有一個體驗自然、進行環境教育的場域,培養市民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覺察能力。
Entertainment 娛樂:生活交流場所
以尊敬自然的態度,替在繁忙都市生活的市民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空間。未來公園內的活動規畫將以低強度類型為主,讓來此遊憩的市民能悠閒地放鬆身心,享受生活。
Restoration 恢復:恢復自然與人的連結
生物棲地「家」的營造:減少硬鋪面及人為設施面積,創造不同生物棲地環境,增加森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生態復育為目的的季節性管制:為保護一級保育類黃鸝鳥,應避免黃鸝鳥4-6月繁殖期間之干擾,因此應避開繁殖季節施工,開園後也須做必要導引及人數管控。
Recirculation 循環再利用:減法設計與再利用機制
減法設計與工程:以恢復自然生態空間為設計理念,若有保留或新建人為設施的需求,將在生態保育觀念下進行設計改造,並融入留白空間,師法自然,創造人與生物的緩衝地帶。
生物資源循環的再利用:可利用部分房舍拆除的水泥磚塊碾碎成碎石級配鋪設自然步道、拆除隻鋼桁架作為涼亭;或利用森林植栽落葉及枯枝進行堆肥,營造良好循環的生態系統。
Interaction 互動
環境教育的推廣:本森林公園作為環境教育推廣基地,亦增加大眾對都市自然棲地的認知與志工的培力。
與自然互動的活動:盡可能地保留自然面積,減少公園內的人為設施,營造戶外野地的活動空間,引導人們親近自然。
- 重修共好,桃園好水|桃園水藍圖培力學堂 - 2022-03-18
- 以國土計畫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維護水資源敏感地區之開發管理機制研擬-以宜蘭縣員山鄉為例 - 2022-01-10
- 混齡的「跨代設計」 - 2022-01-10